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三字经

五子者,有荀扬。文中子,及老庄

五子[1] 者,有荀扬,文中子,及老庄。

注释

[1]五子:荀即荀子,原名荀况,战国时楚国人,著有《荀子》一书,提倡性恶论。扬即扬雄,西汉时成都人,仿《论语》作《法言》,仿《易经》作《太玄经》。文中子,原名王通,隋朝山西人,作《元经》和《中说》。老即老子,原名李耳,春秋时楚国人,著有《道德经》一书。庄即庄子,原名庄周,战国时楚国人,著有《南华经》一书。

译文

诸子中着重学习五子的著作,即荀子、扬雄、文中子、老子和庄子。

简评

书海无涯,每一个读书人必须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。作者深谙此中道理,所以提出,读诸子百家的书,主要掌握其中的主要观点和内容,也就是泛读。但从作者开列的书单看,令人大惑不解,因为五子著作实在难以代表百家精粹。其中,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基本可以划分为一类;扬雄都是仿作,远不及读原著;而荀子的思想主张更与《三字经》作者有相互矛盾之处,比如,作者开篇说,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而荀子是主张“性恶论”的,认为“人之性恶,其善者伪也”。看来,给青年开必读书单,须持鲁迅态度,应慎之又慎。

相关链接

老子过函谷关:相传公元前四八四年,老子骑着青牛,向西而去。在经过秦国的函谷关时,守关的官员尹喜对他说:“我也非常喜欢道术,您就要去隐居了,希望您能给我们留下几句话。”

于是,老子便在那里写下了《道德经》,然后出关而去,从此不知所终。